Posts Tagged ‘健康與營養’

頂著小傘帽的菌菇類,不只擁有可愛的造型和迷人的香味,還有對抗疾病的能力。小小的菇類,可以為我們帶來大大的活力,你相信嗎?

根據康健雜誌第44期報導,日本人很早就發現香菇含有一種香菇嘌呤物質(eritadenine),它能防止膽固醇沉澱、預防及改善動脈硬化與高血壓的發生。實驗室的研究也發現,人在食用香菇與蘑菇之後,免疫能力會增強,能預防與對抗癌症。菌菇中豐富的B群,更能適時紓解壓力,讓人有個好心情。

而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主委表示,金針菇富含菇類多醣體,其保健功效應不輸價格昂貴的冬蟲夏草。另外,菇類由於熱量不高,也常常是減重的最愛。

這麼健康養身又低熱量的好東西,要如何才能做成美味可口料理呢?來!來!來!讓我們跟著專家提供的食譜一步一步做。如果您現在正在進行全新生活TM曼妙人生計畫,對於飲食的攝取和烹調感到困擾,相信簡易烹煮的低升糖美味料理─什錦菇,可以讓大家享受美味、享受健康、享受減重!

什錦菇

一、材料:

金針菇、杏鮑菇、柳松菇、鮮香菇各適量,鹽、油、香油少許,視量添加。

二、作法:

1.      先將各種菇纇洗淨,金針菇對切,杏鮑菇切塊,香菇切絲。

2.      炒鍋加入少許油,倒入杏鮑菇、香菇拌炒幾下,再加入金針菇、柳松菇拌炒。

3.      加一杯水,將食材稍微悶煮,約三分鐘後將鍋蓋打開,加鹽調味。

4.      最後滴上幾滴香油,就可以美味上菜。

已經超過三十分鐘,你還在目不轉睛的上網嗎?還是剛剛才結束打電動、看電視、或閱讀書報的動作,卻沒打算饒過疲勞的雙眼呢?無庸置疑,眼睛是我們身體器官最具代表性的「超時工作」重度勞動者!

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顯示,台灣地區國小一年級患有近視比率,從75年的3%,飆升到99年的21%,25年來暴增了7倍之多;到了國小六年級,近視比率更高達65%,相當令人憂心。調查數據顯示,三到六歲學齡前兒童非假日每天平均看電視123分鐘,假日增加到188.7分鐘;而七到十一歲族群,平均每天看電視、打電腦與電動的時間有一到三小時。

另外,根據美國國家職業衛生安全局報告,一天在電腦前工作超過3個小時以上,有88%的人會有眼睛疲勞的情形。

台灣盲眼歌手蕭煌奇以「你是我的眼」這首歌,打動了許多人的心,歌詞裡有一句寫到:「如果我能看得見,生命也許完全不同,可能我想要的我喜歡的我愛的,都不一樣。…」擁有一雙看見世界的雙眼,可以讓生命更豐富多采,為了不讓多采的世界從眼前消失,我們應該隨時提醒自己,珍惜靈魂之窗。

要擁有健康明亮的雙眸,建議你從現在開始可以這樣做:

一、讓眼睛定時休息

長時間過度專注於近距離上,缺乏看遠的訓練和運動,容易造成眼睛肌肉疲乏。除了定時讓眼睛休息外,建議可以參考美國行之有年的「20/20護眼定律」:每看書或打電腦20分鐘後,注視6公尺遠的地方20秒,就可以維護視力健康。

二、多從事戶外運動

網路和電視的普遍,讓學童太早就被迫近距離用眼學習;另外,上班族長時間專注於電腦工作,更讓雙眼長期處於過度疲勞狀態,建議多從事戶外活動,多看寬廣遠處的自然風景、綠色植物。

三、適量的補充營養

多吃水果、深綠色蔬菜或含豐富抗氧化物的食物,例如:芭樂、青椒、青花菜、甜椒、菠菜、蕃薯、蕃茄及各類水果…等。另外,有些補充營養品,針對眼睛保健加強,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。

最後,國民健康局教導大家「護眼行動六招式」,大家有空可以練個幾招唷!

第1招:眼睛休息不忘記

第2招:均衡飲食要做到

第3招:閱讀習慣要養成

第4招:讀書環境要注意

第5招:執筆、坐姿要正確

第6招:定期檢查要知道

現代人飲食選擇性豐富且便利,尤其如果你是居住在鬧區,肯定下個樓就可以把三餐打發掉了!因為食物的取得太過容易,不知不覺塞下肚裡的東西就越來越多、越來越可觀,「減肥運動」逐漸成為全民運動。

想要瘦下來,「少吃多運動」是不二法門,不過「少吃」究竟是可以吃多少呢?坊間很多減肥法都強調卡路里的計算,所以偶爾可以看到一些認真減肥者,手裡拿著計算機加加減減的有趣現象,深怕一個不小心將多餘的卡路里吃下肚。但最近一些研究顯示,減肥可以不用斤斤計較,只要小小改變生活習慣,就能享受享瘦,甩掉贅肉。

根據英國「每日郵報」(Daily Mail)線上版報導,研究顯示,專家認為潛意識行為的改變,比意志力的減肥法來得更加有效。「每日郵報」綜合各方研究,整理出無需依賴節食的十個減肥小撇步:

一、使用小盤子:用小盤子裝食物,看起來份量多又豐富,用餐者就會少吃一些;相反的,分量相同的食物如果用大盤子吃,用餐者會覺得分量未超過平均量,而吃更多。

二、使用大叉子:使用大叉子會比用小叉子吃得少,因為用小叉子吃飯的人滿足食慾的速度較慢,結果反而吃更多。

三、女性找異性一起用餐:這招對女性較為管用。心理學家楊恩(MeredithYoung)指出,如果有男性在旁邊,女性朋友吃得比較少,可能是小鳥胃象徵吸引力。

四、看清營養標示:會注意食物包裝營養標示的人,相較於不理會的消費者,減少攝取5%的脂肪。

五、用餐前先喝水:每餐飯前喝2杯水的人較飯前不喝水的人,12周下來,平均可以多甩掉約2.04公斤。

六、避免夜間光線:例如在深夜看電視或使用電腦。一項針對亮光和昏暗光線對老鼠體重影響的實驗發現,夜間受亮光照耀的老鼠,相較黑暗中的老鼠增加50%的體重。

七、把不健康的零食藏起來:將零食遠離視線,或放在不易取得的地方,可以減少零食的攝取量。

八、和朋友一起時保持警覺性:和朋友相處時,會比跟陌生人相處時吃得多,原因可能是受到朋友的鼓勵和影響,而在飲食上會放縱自己。

九、小心食量大的瘦麻吉:和食量大的瘦朋友一起用餐,會讓人有自己也可以多吃一點的錯覺。

十、避免觀看運動廣告:據伊利諾大學(University of Illinois)研究顯示,觀看運動廣告會讓人吃下更多食物;在用餐時間接觸到運動相關語彙的人,也容易吃更多。

天氣越來越冷,高熱量食物越吃越多,天啊!我的體重不斷上升這可怎麼辦才好?以下教大家一些小撇步,讓我們一起來力行打「肪」計畫吧!

一、每天多喝水,飯前先喝湯

多喝水除了有益健康外,對於減重更有神奇的助益,早上起床空腹喝一杯溫開水,可以幫助身體代謝;用餐前喝一杯溫水或熱湯,可以減輕饑餓感,減少食物的攝取量;另外,下午來一杯提神、降低食慾的花草茶,更是不錯的選擇。除此之外,攝取低升糖指數食物會比高升糖指數食物要來的易有飽足感,同時,控制食物的升糖指數可以維持正常的血糖含量,使身體處於脂肪消耗狀態,因此,低升糖指數飲食對於體重及血糖控制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二、少吃多動,能站不要坐

減少每一餐的攝取量,少量多餐,就不會因為飢餓感而暴飲暴食,使減重計畫前功盡棄,另外,隨時隨地做運動,運動不需要跑到健身房一樣能達到同樣效果,例如:通勤族搭公車時用站的不要坐;提早一站下公車慢慢走路到公司;減少坐電梯儘量爬樓梯…,輕輕鬆鬆就能達到減肥的效果!

三、自我砥礪,決不放棄

減重成功最大的關鍵,在於堅強的意志力和行動力,因此,可以在床頭、鏡子、電腦桌、大門上…,貼上自我砥礪的字條,每天對自己信心喊話,隨時自我督促提醒,堅持「未達目的,絕不輕言放棄」的勇者精神!

根據調查,20歲以上成人過重及肥胖比率為四成,其中20歲到64歲過重及肥胖者中,竟然有近五成沒有做任何體重控制,所以肥胖者越來越多,甚至年齡層越來越低。飲食控制和運動絕對是擺脫肥胖的不二法門,試試看上述的小撇步,這個秋天也要保持健康又美麗喔!

台灣科技業鉅子郭台銘曾在媒體上表示,「有三顆蘋果影響了世界。第一顆是伊甸園亞當與夏娃的蘋果,第二顆是掉下來砸中牛頓的蘋果;而Apple的賈伯斯,將人性與科技密切結合,是影響人類的第三顆蘋果。」。影響世界的第三顆蘋果─賈伯斯走了,讓全世界的蘋果迷徒留唏噓,不禁要吶喊:「iSad!」

賈伯斯曾向員工宣布,他是罹患「胰島細胞神經內分泌腫瘤」的罕見疾病,根據神經內分泌腫瘤資訊網的資料,這種會發生於不同部位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將產生下列症狀,例如:咳嗽、氣喘、腹瀉、盜汗、低血糖、腹痛及臉紅等,所以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,而延誤就醫。

依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雜誌報導,過去近30年來,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疾病發生率在美國上升5倍,由1973年的每10萬人口之中有1.09人,上升至2004年的每10萬口有5人患病。近幾年胰臟癌在國人死因排名調查中不斷上升,去年更成為癌症排名中的第九名。

到底胰臟癌是什麼,根據148期康健雜誌報導,因為胰臟位於腹腔深處,難以早期發現癌變,但轉移、惡化速度很快,治癒機會低,每年奪走500多位台灣民眾性命,被稱為「醫生也舉白旗投降的癌」。胰臟癌好發年齡平均為50歲,其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,但是年紀大、或有胰臟癌家族史、有吸菸、吃高脂飲食、酗酒,以及曾患有慢性胰臟炎(七~八成因為酗酒)等,都是可能的風險因子。同時醫師也提醒,如果年紀超過40歲,出現上腹悶脹、持續腹痛、體重減輕、食慾不振、嘔吐、腹瀉或黃疸,且原因不明時,要警覺可能是胰臟癌,應盡速至醫院腸胃肝膽科接受腹部超音波、電腦斷層掃描、核磁共振等檢查。康健雜誌也建議要防癌,平日多攝取蔬菜、水果,不菸、少酒、少油脂,健康的生活型態仍是防癌的不變法則。

任何的財富、創意,都建立在健康的基礎上,科技巨人砰的一聲倒下對世界所帶來的震撼,絕對不能只有惋惜或難過而已,更必須檢視我們的生活習性及飲食習慣。

今天中午你是要吃中餐?西餐?還是會去速食店外帶一份薯條漢堡呢?對於每天外食的上班族來說,雖然選擇性很多,但是要如何吃得飽、吃出健康,還真不簡單呢!尤其現在到處都是加工食品和速食,要成為聰明的外食一族,各位看官這邊看過來喔!

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資料顯示,一份速食套餐相等於吃下820大卡,消耗這些熱量,得游泳一個小時或是打兩個小時籃球,或是慢跑一個半小時。

現在為了您的健康,請記得以下:

一、少鹽、少油和少糖

由於飲食習慣的影響,很多人喜歡吃高油、高鹽和高糖的食物,雖然好吃味美,但是對於身體健康可就一點也不美!所以建議聰明的外食族,多選擇以清蒸烹調的食物,另外,記得請大方的餐廳老闆什麼都少一點─「少一點油、少一點鹽、少一點糖」,這樣就能吃出多一點健康。

二、多喝水、多蔬果

多喝水、多吃蔬果,具有防止骨質疏鬆、促進腸胃蠕動、加強新陳代謝…等的功能,不過,外食族們的蔬果攝取量普遍不足,長期累積下來,原本健康的身體肯定會出狀況,建議每人每天要吃三份蔬菜,以新鮮水果代替零食點心,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含糖飲料,就不怕變成中廣一族!

三、適當補充營養及均衡運動

吃得多不代表吃得營養,尤其加工食品和速食的普遍,使得我們的身體必須加大工作量來分解食物,才能吸收同等的營養量,所以除了減少食用加工食品、精緻食物,降低我們身體工廠的負荷,另外,可以搭配含有乳酸菌、益生菌的食品,幫助我們身體維持消化道功能,使得營養能夠被有效吸收。此外,適當的運動更為重要,提供各位運動「333原則」以為參考:「333原則」是指,至少每週運動3次,每次超過30分鐘以上,心跳速並達到每分鐘130下為原則。一開始可以先設定簡單的目標,達成後再增加運動量,這樣才能達到持久又有成就感的運動。最理想的情況是:每天運動,或者至少每週三次以上,更能達到較佳的減重效果唷!

誰說外食族無法兼顧飲食健康?從今天開始,外食族們站出來,一起來做健康窈窕的外食族!

在超市、大賣場或是便利商店等處購買的食品,其包裝上都有營養標示、成分及有效日期。大部分人應該都會看一下有效日期。也有許多人因為要減重或是健康因素而注意營養標示中的熱量、脂肪及碳水化合物。其實,營養標示人人都該注意,它可以幫助你瞭解食物的營養 ,讓您了解自己吃下的東西到底是什麼。 不過相信大多人對於營養成分感到霧煞煞,每個字都認識可是卻不嘹解其中的含義。該如何看懂食物營養標示呢? 接下來為您一一解答。

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»

link to maBlog - Taiwan link to maBlog - United States
搜索本網站

訂閱電子郵件

本站由 台灣市場

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