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rchive
台灣一到夏季,每每查詢溫度都是飆破35度的高溫,出門不是撐陽傘、戴墨鏡不然就是補上防曬乳,但這樣雖然對抗了陽光,但襖熱濕黏之感卻揮之不去。所以很多人都會想一些方式對抗炎熱的夏季。對抗酷暑的方式有許多種,以下就告訴大家4個好方法。
1.將頭髮剪短、綁起來
這是最直接的方法,高溫下長頭髮披在肩上,長頭髮會黏在沾滿汗水的脖子與肩上,雖說可以讓脖子曬不到太陽,但這樣感覺溫度更高,所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頭髮剪短,或是把頭髮綁起來(丸子頭或馬尾),綁起頭髮或剪了短髮而露出來的脖子、肩膀,也別忘記擦上防曬品喔!
(圖取自,faxingzhan.com)
2.多喝水降溫
氣溫一旦飆高,上午10點到下午2點應避免直接曝曬在陽光下,而且不要超過15分鐘,免得會中暑,假使此段時間一定得外出,建議撐陽傘遮陽或盡量走到遮蔽處,最重要的是“多喝水”。國民健康署曾經有提出防中暑3要訣,「多喝白開水、保持涼爽、提高警覺」,其中「多喝白開水」這一項建議大家,一早起床1杯水、外出隨身帶水、每天至少喝1,500cc的白開水。大量流汗後,最需要的就是補充流失的水分並且可以調節飆高的體溫。
3.戶外使用涼感商品
台灣熱天氣常破35度,往往體感溫度更接近40度,一到戶外全身很容易覺得像被火烘烤的感覺,而最近幾年市場上紛紛出現夏季涼感機能服飾、夏季涼感商品,如噴霧、濕紙巾、隨身小電扇、保冰壺…等。相信穿著涼感衣物及隨身帶著涼感商品出門,就能稍稍緩解悶熱感!
4.室內備齊消暑小工具
有些人因為天氣超熱,一到下午就直接不出門待在辦公室與家中,但經陽光照射的室內也得準備消暑配備,讓室溫降低一些,比如說開冷氣,或者是準備電扇、空氣循環器、具涼爽質感的座墊…等。有了這些消暑小工具搭配一杯冷飲,這樣就覺得較不會悶熱難耐!!
不論你在室內、室外,面對高溫酷暑,最好就將抗暑工具備齊,讓你可以不因悶熱高溫而情緒暴躁,亦能心平氣和地面對難熬的熱天氣!!
還有沒有印象?去年2015年的颱風頻繁侵台,尤其像是蘇迪勒颱風來襲,讓供應大台北地區用水的南勢溪暴漲,溪中泥沙暴增,流入翡翠水庫,讓原本乾淨的水源變混濁,混濁度飆至近『四萬』度,這樣的水質讓淨水場無法承受!!很多人發現自來水黃濁又有怪味,紛紛搶購市售瓶裝水,造成瓶裝水在颱風後幾天嚴重短缺,甚至讓餐飲業者因為無法提供乾淨水源而不營業。影響了大台北地區約三百萬人的用水品質。
根據《華人健康網》報導,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,天天喝鉛水可能會造成慢性中毒,當鉛進入體內,血液裡的免疫球體為了抵抗外來物,會使身體變得脆弱、容易生病。
【上述資料來源:-三立新聞網: http://bit.ly/29rq1m3】
水是人體的重要元素,佔人體體重約60%以上,而去年水混濁的事件,讓大家更加警覺自己每天喝的水清潔與否,喝一杯水有很多要注意的細節,盡量飲用較為乾淨或濾淨處理過的水,對身體比較無負擔。看到以上的狀況,是不是要為家中添購的自來水過濾器材了?建議可以在家裡裝上能濾淨處理的淨水產品,為飲用水把關,經過這些器材的濾淨後再準備飲用水,這樣讓自己或者是親愛的家人喝下肚也比較放心,比較不會影響健康,也不會被暴雨、地下管線維修、颱風等造成水混濁的狀況所困擾。
夏天高溫炎熱,皮脂分泌比其他時期旺盛,毛孔粗大問題就會如影隨形,檢視妳/你的夏季保養習慣,相信很多人都有以下2點清潔與保養動作,會讓夏季大大減分。
1.怕臉出油的過度清潔與抑制:有些人因為怕滿臉油光,就會一直用吸油面紙吸油,而且一天超過3次以上:有的人也會不斷洗臉,以為這樣讓臉上的油脂分泌減少。
2.怕臉油就不擦保濕功效的保養品:臉油怕擦了保濕保養品會更油,因此放棄夏季肌膚保養。
上述這兩個動作,都會讓毛孔變得粗大、粉刺變多。所以跟著做以下3個保養動作,相信你的毛孔會乖乖聽話,不會讓人輕易發現,夏季肌膚狀況一直很穩定。
1.臉部出油,適度清潔就好:
每天洗臉動作2到3次即可,而擦上防曬乳、隔離乳之後也一定要徹底卸妝清潔,以免堵塞毛孔。夏季因天氣熱,肌膚分泌油脂是天然屏障,抵抗外在環境威脅,用吸油面紙吸油,就等於將自然分泌的油脂去除,肌膚就會啟動增加油脂分泌的動作,這樣會使肌膚越吸油脂分泌越多,而且變得敏感、脆弱,建議在易泛油的鼻子、額頭等部位,適度使用吸油面紙就好。
2.選擇質地輕盈、清爽的保濕產品保養肌膚:
很多人以為夏天肌膚都在旺盛的分泌油脂。但其實是外油內乾,所以要先用收斂型化妝水,並且選質地清爽不濃厚、保養功能性以單純保濕為主的凝膠、乳液等產品保養肌膚。
3.針對毛孔清潔的保養
使用針對毛孔清潔的產品,像是毛孔緊緻面膜、粉刺去除類的產品,建議每週使用1-2次,每次使用10-15分鐘左右。但用完這些清潔產品之後,一定要用有收斂成分的化妝水或精華液來讓毛孔更緊緻。而且毛孔保養產品盡量要選用天然植物成分,這些天然成分有蘆薈、檸檬、黃瓜、金縷梅萃取….,這些成分,可讓臉部肌膚緊緻且柔嫩。
做到上述3項夏季肌膚保養功,近看毛孔不易被發現,毛孔緊緻了臉部肌膚就不會過度分泌油脂,上妝更服貼,肌膚質感更細緻!!
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是鈣,大約有99%的鈣存於骨骼與牙齒中,剩下1%的鈣則分布於血液等軟組織中。鈣能幫助維生素B12等營養素吸收、維持正常神經傳導、調節肌肉收縮、維持心臟的機能、促進血液凝固,是人體中極重要的元素!鈣從食物而來的吸收率約30-40%,但是它很容易被其他食物干擾了吸收,像是膳食纖維、草酸、磷等。而飲食中的鈣吸收不夠時,人體便會從骨頭中提取,以平衡血液中的鈣濃度。但這將會導致骨鈣的減少,長期下來,就會比較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情況。所以一定要補充足夠的鈣質,像是豆類、乳製品…等食物,或者是以含有鈣質的營養補充品補足。
大部分台灣人鈣質攝取不夠
台灣衛生福利部建議,成人一天應攝取的鈣質量是1000毫克;但根據台灣國民健康局的統計,一般人每天平均只吃了600毫克的鈣,這表示大部分人鈣質攝取量不足!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也有增加趨勢,骨質疏鬆嚴重者骨折機率相對高。鈣質的吸收需要有維生素D、K輔助,可讓營養補充更有效率。除了補充鈣,適當的日曬和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。
有結石問題者,補優質鈣調整體質
有些人有器官結石問題。說到補充鈣質,就會這樣回應:『因為身體器官中有結石,不能補充鈣,怕結石情況會更嚴重!』這樣的說法聽起來挺有道理?其實這樣的說法並不正確,患有結石問題的人,也要補充鈣質,要攝取品質好的鈣。一般吃進身體的鈣,大部分存在骨頭裡,但鈣不足器官中的代謝也會出問題,原來存在骨頭中的鈣,就會跟著血液跑到這些器官裡,血液鈣含量過高就會形成器官中結石。有結石問題者要補充“優質”的鈣,將“酸度偏高易結石”的體質盡量調整成“鹼性”,讓血液鈣濃度轉為正常,結石就不易發生。
給結石問題者補鈣的建議:
1.選擇優質且鈣含量高食物,如小魚干、黑芝麻、高鈣牛乳、豆製品。
2.試著每日曬太陽15分鐘左右,也可補充鈣的營養補充品、維生素D3食物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,這樣補鈣才不會引發結石。
3.每日多補充水分及適度運動,是緩解及預防結石的方法。
不管有沒有結石都要補鈣,別被不正確的身體營養知識所影響,有足夠的鈣骨骼、牙齒才健康,趁現在多補充優質的鈣,年紀大也才不會有骨骼方面問題發生!!
想問問各位朋友,當你運動過度時,會不會有時覺得膝蓋痠痠緊緊,其實這不是我們想像的骨頭痠,而是膝蓋關節軟骨摩擦過度的情況。人的骨頭與骨頭間都有“關節軟骨”。它是可連結、潤滑骨頭間的結締組織,人體全部有兩百多個關節軟骨,人體方能做各種動作姿勢、活動自如。而有年紀的人或運動愛好者,常會有關節疼痛的狀況,嚴重者會有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。
補充葡萄糖胺是緩解關節問題的好方法
關節痠疼出狀況,是由於關節軟骨組織不斷的磨損,軟骨再生的速度趕不上磨損的速度,使得關節軟骨組織變薄,原有的軟骨緩衝地帶變小,造成骨頭與骨頭磨擦感加劇,這樣狀況不改善久了會有關節疼痛、甚至會有行動不便症狀。在從前關節疼痛及關節炎的問題,尋求解決方式只能止痛治標而已,到了近期有了『葡萄糖胺』。關節軟骨的保健有了新方式。
預防關節問題,適量補充葡萄糖胺,能刺激軟骨細胞產生膠原蛋白及蛋白多醣,修護因過度摩擦的軟骨組織,讓關節液的重要成分形成,改善關節過度摩擦痠疼狀況、幫助關節代謝正常化,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。所以葡萄糖胺是預防關節問題好方法之一,也是上年紀的人與運動愛好者必備的營養補充品。
適度與輕度運動,讓關節問題能慢慢恢復
不管有沒有關節問題都要保持運動的好習慣!但有關節痠疼問題者,一定要補充與關節軟骨相關的營養品,可選擇較輕度的運動,讓關節疼痛不影響活動,而且從事運動得“循序漸進,慢慢增加時間與量”千萬不要躁進。
●輕微關節問題者可交替運動:交替2-3種運動
走路、游泳水中運動等不同組合,是保護膝蓋關節最好的運動方法,走路對膝蓋關節的壓力較小。而游泳是因為水中的阻力,對關節活動沒有負擔。比走路跟游泳再激烈一點點的運動是室內健身車,能訓練肌力又不傷關節。但要注意調整健身車的高度,健身車座椅不要調太高,讓雙腳膝蓋關節活動角度不會太大。
●關節問題較嚴重者,輕運動
但已有退化性關節炎、或嚴重關節問題的人,還是可以做輕運動,而“走路”是最好的方式,要以最舒適的方式走路,每次走路時間約30分鐘左右為宜;或是增加溫和的肌力訓練,增加肌力保護關節。
講到粽子總令人垂涎三尺,就在接近端午節時,各種粽子的廣告盡出,有傳統鹹口味的,還有甜的鹼粽。而現在出現多元種類的粽子,像是點心粽、冰淇淋粽…等等,但是說到一般台灣粽子的種類,大家多能接受鹹粽子,像是南部粽、北部粽、湖州粽、客家粽,四個較熟悉的鹹粽子種類,以下就介紹大家怎麼分辨這四種粽子。
[圖取自於:member.healthyd.com]
1.北部粽:
大多用蒸熱的方式,餡以炒熟的糯米、豬肉、蝦米、魷魚乾、蛋、香菇為主,粽子的米粒分明不黏在一起,像是油飯的口感。
2.南部粽:
大多以滾水煮的方式,餡料以淋醬汁的生糯米、豬肉、花生、魷魚乾、蛋與栗子,粽子吃起來較有黏性。
3.客家粽:
又可分為客家米粽與客家粄粽兩大類型。米粽以蒸熟方式。跟南北部粽最大的不同是一定要放上“蘿蔔干”。粄粽,客家傳統的糯米「粄」為外皮。粄粽蒸熟後吃起來口感偏黏軟,裡頭餡料以蘿蔔干、蝦米、豬肉末為主料,具有客家風味的食物款式。
4.湖州粽
湖州粽顧名思義,是來自中國大陸浙江湖州地區口味,大多以滾水煮的方式,餡料以淋醬汁的生糯米、豬肉﹝瘦肉或梅花肉﹞,粽子吃起來口感偏軟,外型是長形。
吃粽有撇步,身體沒負擔
端午節吃粽子應景,但千萬不要過量,因為粽子是糯米,是讓腸胃不易消化的澱粉食物,應該增加蔬菜、水果攝取量。還有兩個好方式,讓你端午吃粽很健康,一個是用粽子餐前食用有克制食慾及阻斷澱粉的產品;另一個就吃鳳梨。而為何這推薦這兩種方法,以下就告訴你。
1. 餐前控制動作:因為無法避免吃粽子,所以要做預防與克制動作。粽子是澱粉,餐前30-40分鐘食用阻斷澱粉及克制食慾的產品,這樣可避免攝取“過多澱粉”,也不會過端午節就讓身體有負擔。
2. 餐後吃鳳梨:鳳梨除了有豐富營養素與纖維質外,最主要有個『鳳梨酵素』,這種酵素可將大分子的蛋白質分解,吃了魚肉油膩的食物後之後吃些鳳梨,可以促進肉類及油膩食物的消化,由於鳳梨所含的纖維質多,又有強力的消化酶,可維持消化道機能健康、調整生理機能。現在更有許多廠商將鳳梨酵素做成營養補充品,這些鳳梨酵素產品的酵素來源大多從鳳梨的果實及莖部萃取。鳳梨酵素產品中的維生素B1可以幫助緩解疲勞及運動後肌肉痠疼感,是最天然的舒緩良方。建議餐後食用鳳梨及相關產品,讓吃粽子後的消化道機能好,人更清爽健康!
有了這兩種好方法,端午節可以健康吃粽,也不會因為要刻意節制吃粽子,少了一分大家團聚的過節氣氛!
『呷飽沒!』這句最平常問候語,道盡了我們對吃的執著,以前經濟較不富裕的時代,大家就會在意有沒有吃得飽,而現在則在意有沒吃得好。
美食難抗拒
CNN也在2015年中,特別選出了哪些非吃不可的台灣小吃10項,便當、麻辣火鍋、蚵仔麵線、吳寶春麵包、藥燉排骨、臭豆腐、珍珠奶茶、鳳梨酥、牛肉麵、滷肉飯…這10項美食幾乎以“澱粉”食物為大宗!!
澱粉不能不吃,但是要克制
澱粉不攝取絕對不行,雖說它是我們最常接觸的主食,但吃錯澱粉、或者攝取過多澱粉,是造成肥胖、糖尿病的原因。健康飲食仍要以“均衡”為主,澱粉不應該要被過於嚴苛地被限制,因為它是身體中醣的重要能量來源,一定要吃但千萬不能過量。所以在一天的飲食中,選一餐減少澱粉的攝取或者是在餐前30-40分鐘前搭配具有阻斷澱粉吸收的營養素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
除了減少澱粉的攝取外,配合均衡飲食與運動,相信會達到你想要的窈窕與理想身型。你可以天天 “走路”,每天走路30分鐘就足夠,把速度加快一點就好,每天走路30分鐘有許多好處,除了沒有年齡與體力上的限制外,重點是不用花錢,每天下班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提早1-2站下車走回家,每日走路30分鐘配合控制澱粉,持續一段時間相信你會感覺變得不一樣,你的改變會更有信心面對許多人!